“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提升我院舞蹈师生的教学、创作及专业艺术素养的能力,开阔大学生视野,5月18日,由我院张珂老师和李洋老师带领2015级舞蹈班39名同学启程前往西安,历经25个小时的车程,于5月19日抵达目的地,此次“校外课堂”研学之旅在同学们的期待中踏上征途。
5月20日早,同学们统一前往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美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同学们在这里参观到了具有文化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文物,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兵马俑和我国的秦文化,也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接着,同学们又去参观了华清宫,了解了唐代的服饰文化和人文历史,感受到唐代历史文化的氛围。
5月21日早,同学们集合前往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瑰丽殿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37万余件,馆内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兵马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和唐墓壁画等。 
5月22日,同学们在陕西师范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习。此次研学之旅由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系主任韩晓勇老师接洽,在韩老师的悉心安排下,大家观摩并实践学习了现代舞、芭蕾基训、汉唐舞、外国代表性舞蹈等课程。 

此次观摩学习采用上午观摩,下午实践的方法。5月22日上午,我院同学分别观摩了大三现代舞和大二芭蕾基训课程,她们的舞蹈专业素养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下午,同学们来到了许珍老师的现代舞课堂,认识到现代舞是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及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技巧形式倾向的舞蹈。之前现代舞对于大家而言是一种陌生的存在,但许老师在训练中向同学们慢慢渗透了现代舞的基础训练方式,让同学们对现代舞有了新的理解,同时许老师幽默的授课方式和自身对舞蹈的热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5月25日早晨,同学们观摩了外国代表性民间舞课,其中包括匈牙利舞、西班牙舞、意大利舞、拿波里舞等多种具有外国特色代表性的舞蹈。
下午,由惠颖老师为我们教授外国代表性民间舞蹈,惠老师首先带大家做了单一的扶把练习,将手、头与身体方位相配合,通过完整的舞蹈动作使同学们了解到外国舞蹈的风格。接着,同学们又学习了西班牙《小点》组合,惠老师还告诉大家:“大学不仅要学习技术,而更多的是要学习文化知识”,同学们认真地学习每一个动作,体会到西班牙舞的豪迈和奔放。 




5月26日下午,由我院学生与陕师大同学进行敦煌舞交流学习,这也是我院师生在陕师大研学的最后一天。我院学生主要将敦煌舞的手位及《敦煌伎乐天三十六姿》教给陕师大的同学们,也让他们对敦煌舞蹈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感觉到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到了分别的时刻。课程结束后,大家都很不舍,在教室里,我院师生与陕师大的老师同学们互相道别并合影留念。 




5月27日上午,同学们统一乘坐火车返回敦煌,这次研学之旅将是大家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仅仅十天的课程学习结束了,同学们辛苦于体,却愉悦在心,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此次观摩学习采用上午观摩,下午实践的方法。5月22日上午,我院同学分别观摩了大三现代舞和大二芭蕾基训课程,她们的舞蹈专业素养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下午,同学们来到了许珍老师的现代舞课堂,认识到现代舞是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及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技巧形式倾向的舞蹈。之前现代舞对于大家而言是一种陌生的存在,但许老师在训练中向同学们慢慢渗透了现代舞的基础训练方式,让同学们对现代舞有了新的理解,同时许老师幽默的授课方式和自身对舞蹈的热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5月23日上午,同学们观摩了期待已久的汉唐民间舞蹈课,她们每一个舞姿都将汉唐舞的神韵在大家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同学们学习了张莹老师所教授的汉唐舞基础组合《斜塔》,在课堂上了解到汉唐舞是根据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唐诗宋词的舞姿记载和岩石壁画上的舞蹈形态来复原的中国古代舞蹈,同时也体会到了汉唐舞的淡雅细腻。每一个音符和舞姿都让大家陶醉在柔美的身段和独特的情感表达中。




下午,由才旦达瓦老师为大家上了原生态的藏族舞课,使大家了解到大自然造就的藏族同胞能歌善舞的天性,他们的歌、舞特征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达瓦老师通过每一个豪放不羁的舞蹈动作,让大家爱感受到藏族舞蹈的豪情奔放。







下午,由惠颖老师为我们教授外国代表性民间舞蹈,惠老师首先带大家做了单一的扶把练习,将手、头与身体方位相配合,通过完整的舞蹈动作使同学们了解到外国舞蹈的风格。接着,同学们又学习了西班牙《小点》组合,惠老师还告诉大家:“大学不仅要学习技术,而更多的是要学习文化知识”,同学们认真地学习每一个动作,体会到西班牙舞的豪迈和奔放。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