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院莫高窟文化讲解社会实践团——洞窟讲解篇(一)

更新时间:2018-07-28点击次数:334

夏日沙漠深处的高温和风沙天气并没有影响游人前往莫高窟的热情。莫高窟,仿佛又回到了鼎盛时期的繁华。在络绎不绝的游人身旁,总有一位位身穿正装、滔滔不绝向游客讲解的讲解员。他们有着不同的面孔,他们年轻、活泼、朝气蓬勃。他们有着同样的工作内容:讲解莫高窟。这是一群来自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的学生,他们的身份是莫高窟的志愿者讲解员,“传承敦煌文化,弘扬莫高精神”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志愿者讲解员,每个人都要经过四个月理论知识学习和洞窟实地讲解相结合的培训,在考核通过之后上岗。每位志愿者讲解员每天平均带两趟参观,每趟平均带领25人,在这个过程中,大约要走2公里路,讲解内容约一万六千字,用时75分钟左右。今年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共有100名志愿者讲解员投身于莫高窟,将莫高文化、莫高精神讲给千千万万的游客听。

志愿者讲解员们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讲解莫高窟延续千年的魅力之处,之所以会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离不开这一千多年间信徒们虔诚的信仰之心。在莫高窟开窟造像,是信徒们所选择的一种表达信仰的方式;之后的各朝各代信徒们也在不断重修前人洞窟,延续上千年之后,才有了如今的莫高窟。

而在这千年的岁月洗礼中,莫高窟渐渐不复当初的芳华。志愿者讲解员们在讲解过程中,会向游客讲解洞窟的壁画、塑像。建筑等知识,同时宣传文物保护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去,做到不伤害文物。敦煌石窟中所包含的文化博大精深,讲解工作也是对文化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更多人所了解,也就可以得到更好地传承。

在敦煌,在莫高窟,有着许多守护和传承莫高文化的人,他们用自己行动浸润着干涸沙漠中的丝路文化,用自己的声音讲述着千年丝路中的辉煌历史,用自己的热情点燃游人的游兴,用自己的青春传承者延绵千年的丝路精神。文化的弘扬和文物保护知识的传播之路是艰难而又漫长的,各位志愿者讲解员们,请共同努力,砥砺前行!

文稿|郭鑫慧
图片|陈刚刚
校审|高军德
编辑|马双艳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