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
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迎新致辞
敦煌学院院长
田卫戈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又到了一年中收获的季节,在这个时刻,我们不能忘记辛勤的播种者和耕耘者!我们刚刚向全体驻校教师、向校本部的教师代表、客座教授代表、实习教师代表和各位嘉宾朋友献花祝福,表达了学院全体师生对各位老师、各位朋友的感激之情,感谢你们不辞辛劳、全心全意为敦煌学院发展建设付出的工作和无私的奉献!
各位同学,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德。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携手同行、伴你成长的是老师和家人,他们是你前行道路中的坐标和重要伙伴。所以,借此机会,我们也要向曾经来我院教学授课的所有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还要向教导过你们的父母、家人和所有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西北师范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十四所大学之一,发端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后改设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9独立设置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而后一路西迁,到达兰州。几十年来,学校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西北师大是我国师范院校中最早设立艺术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艺术系早期的吕斯百、常书鸿、洪毅然、刘文清、方匀、韩天眷、汪岳云、黄胄、陈兴华、张阶平、杨鸣山等一批艺术教育家开启了西北地区艺术教育的先河,莫高窟的保护神常书鸿先生曾担任由西北师大艺术系等组建的兰州艺术学院院长,他将敦煌艺术与教学结合,探索民族艺术教育之路。西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李并成教授主讲的《敦煌学》是该领域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美术学和敦煌学方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西北师大设有“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舞蹈表演、动画和旅游管理专业是学校的重点特色学科。
2014年,西北师大人再出发,向西行走一千多公里,来到敦煌创办敦煌学院。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指导下,在敦煌市、敦煌研究院等各个方面的支持下,在市校合作框架协议的有力保障下,敦煌学院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敦煌文化艺术特色的新学院。敦煌学院的建立,把西北师大百年老校的品牌带到了敦煌,给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鲜的色彩。2018年,学院首届毕业的92名同学已经顺利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或继续研修深造,这也标志着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在这四年中,我们经历了艰辛的创业过程,探索异地办学的方式方法,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能力。在教学建设、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获得了一定进展。学院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艺术创作、文艺演出、文创研发、科学研究和课程创新、教学改革等,紧密结合敦煌的办学实际,着力凸显专业特色,探索结合敦煌文化的教学内涵和教学手段。开门办学、开放办学,走出去、引进来,互动交流,形成校内与校外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驻地与外地结合的师资队伍。探索游学、研学以及系列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大力推动创业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我们将莫高窟作为教学的大课堂,汲取华夏传统、传承敦煌文化、继承莫高精神,在学习中传承,在探索中前行。在学院全体师生团结奋斗、齐心努力下,敦煌学院的办学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2018级94位新同学,这是敦煌学院的第五届本科学子。我们全院师生热烈而隆重的欢迎2018级的新同学。2018级同学来自山东四市和山西五市以及甘肃十三个市州。新生中男生37人,女生57人,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一,平均年龄为十八岁,年龄最小的十五岁。今年我们招收了回族、东乡族、藏族等民族学生10名。截至目前,敦煌学院有美术学、舞蹈表演、旅游管理、动画四个专业方向的本科学生450人。有美术学、敦煌学硕士研究生4名。2015级141名本科同学在西北师范大学本部就读。在敦煌就学的同学有319人。
各位新同学,你们与敦煌结缘、与敦煌学院同行的日子已经开始,在这里,我也祝愿每一位新同学有一个良好的起步,有一个新的开始!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离开了你熟悉的家乡,一路远行来到敦煌,可能有很多不习惯,但你们正在经历真正的长大,现在,你们已经不再是家里的宝宝了,而是一名具有独立思考和行为能力的大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也是身心的换代升级。这几天,在骄阳烈日下开展的军训,教官为你们上了重新整装出发的第一课,这次训练,锻炼了体魄、磨练了意志、锤炼了品格。
在军训期间,校长刘仲奎教授亲临我院为新生讲话,刘校长强调,在大学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鼓励你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永远的修为,这既是我们新同学的行为目标,也是我们全体师生应有的行动。
读书是基本的学习方式,读书是素养提升的手段、心性培养的方式、能力提高的根本。我们不仅要读书本的书,还要读社会的书、实践的书。敦煌,对各位新同学来说,就是一本大书、一本新书、一本永远读不够的巨书。我希望你们能够走进敦煌、读懂敦煌,爱上敦煌。
敦煌学院是为了这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来,为莫高窟而来,为这条1650年之久的“艺术长廊”而来,为这条2000年的丝绸之路而来。你们来敦煌读大学,将是一次朝圣之旅,将会成为一段难忘而神奇的经历,每一个同学都要珍惜这次机缘,在这沉厚的文脉中沉浸洗礼、在这传统的风采里凝视追寻。朝圣,是朝圣千年历史的恢宏,朝圣先祖的伟大创造,朝圣人类精神的高峰。追寻,是追寻历史变迁的沧桑,追寻创造创新的源泉,追寻文化精神的真谛。我们去莫高看洞窟,看洞窟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要看懂读懂洞窟里的彩塑和壁画,还要看懂读懂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从认识敦煌到熟悉敦煌,再到理解敦煌、讲述敦煌、表现敦煌、品味敦煌,要经过艰辛的学习旅程。我们要沿着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足迹,不畏艰辛,砥砺前行,发扬莫高精神、大漠精神和胡杨精神,成为具有传统学养、艺术心性、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的敦煌文化守望者、传承者和传播者。
其次,我还希望新同学们能够勤学习、多探索、敢创造。到了大学,不是为松一口气,不是为天天能刷屏,更不要翘课不听讲,逛街泡网吧,与宠物为伴,以朋友圈为天下。大学就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不要做虚度光阴的大学生,不要做快乐自在的大学生,更不做大学毕业遗憾排行榜中的佼佼者和中榜人,而是要做奋进努力的大学生,做自强不息的大学生,做负责担当的大学生。踏踏实实前进、诚诚恳恳学习,切实规划,合理增负,才能有自我的更新,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要有“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途径,更要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学习的成就。要学习新知识,更要不断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生产新知识、探索表达力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一种境界。
我还希望新同学们能够重内涵,有情怀,守规矩。学习知识和成长做人,都是大学的主修课。大学也是一个社会,大学生更需要认识社会、实践社会、体验社会。要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体会分享的快乐,建立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班级风尚。在学院这个大家庭中,不能只关注自我,而是要多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奋力共赢。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有良知,做君子,有担当,做勇士,尊崇学术、追求真理,坦荡正直、善良正义,不说假话、不昧良心、不失风骨,不惧困难。抵制歪风邪气,合力创造勤奋学习、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希望新同学们尽快适应环境,锻炼身体,强壮体魄,造就自己纯粹真挚的品性,男生不要“男妹子”,女生也不要“女汉子”,要学三危山之阳刚峻峭,要学月泉水之柔美清澈,学忍冬之不畏严寒,学胡杨之百折不挠,要按照母校“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做人做事做学问,秉承百年师大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培育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心气魄,培养大漠般宽广的胸怀和白云般高远的眼光,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做到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人格自尊。成为西北师大合格的优秀的大学生。
一个好的学院,一定要靠大家共同建设,一个好的学院,一定要凝聚所有人的力量;一个好的学院,要有学生们不断创造创新的能力,一个好的学院,要有教师们不断追求引领的步伐,学院是精神心灵的港湾、是学术探究的平台、是成长发展的摇篮,是创造未来的舞台。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筹建敦煌大学,我们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按照教育厅和学校的部署推进工作,强身健骨、着力提高,建设好敦煌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建设好西北师大艺术教育的特区,以新面貌迎接新时代,以新风貌展示新风采,让我们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弘扬传统美育精神,弘扬敦煌文化,结缘敦煌,心仪大美,崇德尚艺,教书育人。坚守、传承、弘扬、拓展、提高、创造,继续强化课堂教学中的敦煌文化内涵,继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敦煌学院办得更好!
祝各位老师工作愉快!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