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敦煌学院客座教授、敦煌彩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第一人—杜永卫老师应我院邀请在401学术报告厅为2017级学生做了题为《敦煌彩塑的源流与技艺》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教师王晓波主持。
杜老师谈到,敦煌彩塑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大时期:早期(发展期)约4世纪上半叶至6世纪末,中期(鼎盛期)约6世纪末至10世纪初,晚期(衰落期)约10世纪至19世纪。除此之外,在十六国时期(366-439年),敦煌彩塑在汉晋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艺术的营养,与五彩缤纷的壁画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热烈奔放、瑰丽无比的气氛,使艺术充分显示了它的巨大魅力,达到了蓬勃的展现。
最后,杜老师以赵本山小品当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次讲座的结语:“人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着,钱没了。对于搞艺术的人而言,最悲哀的事情是人活着,作品没了。”敦煌彩塑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也是由于古代的艺术匠师们在一定的程度上突破了佛教造像的清规戒律。杜老师以自身传承敦煌彩塑四十余年的经历告诫同学们,在艺术创作中,要忘记自我,才能达到新的创作高度。这种不断创新、代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采编丨付叆萱
摄影丨张晓钰
文稿丨朱文晁
编辑丨沙 蓉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