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暖,微风习习。一袭淡绿的薄纱,一身典雅的芳菲,人间四月,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2019年4月9日,我院组织2016级旅游管理班、国画班学生,在各班班主任带领下一同前往莫高窟,开展了春日观摩洞窟活动。
上午九点整,学院师生乘车前往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了以莫高窟文化背景创作的《千年莫高》及《梦幻敦煌》系列数字展示电影,从中了解到莫高窟开凿发展的演变历程与丝绸之路荣辱兴衰的相关历史。
上午十一点左右,师生集体搭乘大巴前往莫高窟。全体同学分两批跟随带队讲解老师进行参观,分别观看了332窟三世佛、16窟沥粉堆金千佛壁画、17窟藏经洞、61窟文殊堂及五台山地形图、55窟弥勒三会及弥勒经变画、71窟唐代原作塑像、103窟青绿山水画、171窟未生怨十六观及观无量寿经变等8个洞窟。从经变故事、绘画结构、彩塑艺术表现形式、历朝文化背景等方面,为大家娓娓道来,进入了一个又一个奇幻的佛国世界。部分同学作为志愿者曾参与莫高窟旺季旅游接待讲解工作,带队期间讲解员老师也不时向大家询问是否有同学愿意再进行一次讲解,作为实习前的纪念。期间氛围轻松欢快,传来一阵又一阵笑语盈盈。讲解结束后同学们自行活动,分散在莫高窟前,或默默驻足观看、或静静徘徊不语。九层楼上的天空湛蓝,周围一片祥和。大家在莫高窟前合影留念,用照片记录下这一刻的珍贵。
学生感想
今天学院组织我们来参观莫高窟,我也是许久没有再来了,到达窟区时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莫高窟让我学到了很多,真正让我了解了敦煌这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我想起了往昔带参观的时候,今天我以游客的身份来看她,这也许是大学期间最后一次集体组织来看窟了,春天的莫高窟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参观的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八个洞窟已经参观结束了。莫高窟历经千年,已不再年轻,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来存放这座艺术殿堂。
16级旅游管理张琛
做为大三即将离开敦煌学院的学生,莫高窟相当于我们第二个课堂,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度过了两年美好的大学时光。千余年保留下来的除了栩栩如生的壁画,还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吸引着一代代莫高窟的守护者,而我也是其中之一,用自己微薄之力弘扬一种精神、传承一种文化、保护一座遗产,成为莫高窟文化的摆渡者。本次前往莫高窟,也是我们最后一次集体到莫高窟学习。这条朝圣之路我已走过百余遍,但依然想走下去。
2016级旅游管理李想
清晨的阳光撒向莫高窟的崖壁,新一天的接待开始了,而今日的莫高窟迎接的是守护了他三年的莘莘学子们,我们也深知,这或许是最后一次。相比首次到访的稚嫩,此次前来的我们已多了几分皈依与供养,放下了曾经无法抛弃的凡尘与杂念,头顶一片赤诚游走于莫高,在洞窟间虔诚穿行,用心去感受这为数不多的宁静与祥和。
2016级旅游管理吴虎
回想在敦煌的大学生活,最难忘的是在莫高窟做讲解员的时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大一酷暑在洞窟培训、背词条、串联讲解词、等待考核、上岗带游客的时光历历在目。回忆中有苦有乐,甚至有点苦中作乐的感受。大三即将接近尾声,4月10号是最后一次去莫高窟了,以一名游客的身份。
最让我惊喜的是带我们参观的讲解员是我的培训老师陆老师,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一个说话结结巴巴,有点胆小的女生,每次在洞窟讲解的时候总是信心不足,那时候陆老师会鼓励我,不懂的地方会为我们耐心讲解,在组织语言方面陆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说莫高窟有多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了,尽管做讲解员的时候,已经对每一个洞窟都烂熟于心,但是莫高窟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的内涵远远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讲解词中,它的精神永远会在我们心中,这就是所谓的莫高精神吧。参观结束后我们在出口停留了好久,因为大家都知道出去就进不来了。希望在以后的时间我们还有缘再去莫高窟做讲解员,将敦煌文化传承下去。
16级国画班王兰
2016年第一次学校组织参观莫高窟,至今我还没能忘记参观后那种震撼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伟大和不朽。直至今日三年时光一晃而过,在最后一次参观完莫高窟后,更多的是不舍。
莫高窟不仅给我们带来的是古人的事迹和震撼,并且留下了难忘的人生经历。我怀念和同学们一起培训的那段“苦日子”,也怀念和同学们一起带着游客行走在莫高窟。相互点头微笑的那一瞬间,是难忘的,往事历历在目,留给我们的是难忘的回忆。
就像余秋雨先生曾说,莫高窟华美而矜持,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补偿。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一种狂欢,一种释放。莫高窟是一个傲视一方古迹的地方,是一个活了千年的生命。
16级国画班完继婷
四月十号,学院组织去参观了莫高窟,在敦煌已经待了快3年了,也即将到了离开的时候。回想关于我与莫高窟的过去,我做过讲解员志愿者,顶着夏日的酷暑为游客讲解莫高窟这处世界有名的文化遗产,紧张过,自豪过。
回想第一次去莫高窟时的心情,充满了期待与紧张,回想第一次进洞窟时的喜悦与震惊,再到最后一次去莫高窟时的留恋,不知道这次参观会不会是我人生的最后一次,所以我每一个脚步与进入每一个洞窟时,心中都充满了留恋。在这里,我获得过知识,获得过之前没有过的成就感与喜悦,认识了相谈甚欢的朋友,见到了天南海北的各种游客……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即将离开的时候,对莫高窟这个与我渊源颇深的地方,我有一种莫名的感情,不知如何去表达。只希望在未来,还能有机会,来一睹它的芳容,沉浸在它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中,学习、欣赏。
16级国画杨生浩
2019年4月10日前往莫高窟参观,此次参观可能是本学年最后一次前往莫高窟,在敦煌的三年与莫高窟的情感日益剧增,似乎一切都是那么不容割舍。此时此刻每当进入一座洞窟中,都感念千年前信徒虔诚的信仰之心。这个时代的我们可以没有信仰,但一定要尊重古人的信仰。如今的莫高窟不再简简单单是古人信仰的见证,它更多的意义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地,是古代工匠的艺术结晶,是留存千年的珍贵文物。现今学者们对洞窟壁画保护的技术逐渐提升,但也仅仅是尽可能延缓壁画衰退速度,并不能完全终止,而壁画衰退的变化是难以逆转的。讲解员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的人明白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来,做到不破坏文物。敦煌石窟中所包含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时刻保持着对文化的弘扬之心,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更多人所了解,让敦煌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16级国画王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