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金,蒙古族,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197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9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油画研究生班,并获得硕士学位,1995到1999年赴日本任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第七研究室客员研究员,2007年至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课程访问学者,现任内蒙古艺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曾获得中国油画奖,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全日本留学生美展奖励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
2019年6月24日,砂金老师受邀在我院401学术报告厅为2017、2018级油画专业同学开展了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田卫戈教授主持召开。
此次讲座内容主要围绕宗教艺术展开。讲座开始,砂金老师表达了他对写生的重视,认为写生是锻炼绘画语言的一种直接的方式,对一个画家的成长和进步有显著效果。通过写生,大家可以更直接、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他分享了自身多年来写生的经验,表明自己更注重色块的变化。写生时最能带给他灵感的、最为吸引他的便是色块,结合其作品,同学们观察到他的每个色块中有着非常微妙的色彩变化。他讲到,由于自己出生内蒙,所以非常擅长表达草原文化和草原生态,这两点也正是他作品的立足点。在谈到创作问题时,他说在作品中应当加入时代的气息,才更为生动,更能与人的心灵产生碰撞。
讲座尾声,同学们向砂老师请教在创作中对主题进行反复推敲,这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对此砂老师做了细致解答,他说:“在习惯上,我们会更注意绘画的内容,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要特别注意形式语言,拘于主题便是有了规矩,也就少了形式。主题含于形式语言之中,比如莫兰迪,他的主题或许不太明了,但形式语言非常充分。绘画中要放松自己,让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中找寻灵感。”
文稿 | 马文晓
朱文晁
摄像 | 杨宏锋
编辑 | 沙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