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平教授应邀来我院做讲座

更新时间:2019-06-26点击次数:286

孙建平,生于1948年2月,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2019年6月23日,我院特邀孙建平教授在学院401学术报告厅为2017、2018级油画专业同学做了题为《探索致力于油画本土化的几代中国油画人的风雨历程》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田卫戈教授主持。

讲座中,孙教授对写意油画进行了介绍,讲述了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国自明清时期起开始接触油画,在当时的画法称为“泰西画法”,泰西是当时人们对欧洲的习惯称谓。明清是油画中西合璧的时期,由利玛窦将欧洲艺术带入了中国。到了清朝,郎世宁、王致诚、关乔仓等人为油画的中西合璧起到了推动作用。

孙教授特别对写意油画进行了个案研究,比如林风眠就对汉唐线描和民间艺术非常感兴趣,其作品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讲座尾声,孙教授谈到:“诚然,巴黎对我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但我仍然觉得随着个人风格的形成,令我在其中逐渐发现了中国。最近的油画创作无不本能表现了中国,奇怪的是,我之所以能回到中国悠远的艺术之源,却要归功于巴黎。”孙教授认为在油画创作中,要追求气韵生动,这样画面才会带动人的感情,作品才会更有说服力。同时讲求一个“势”字,比如白羽平的作品,就很好的诠释了“势”的气魄。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关于油画创作中气韵与构成的问题同孙教授请教,孙教授结合现在各领域杰出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大家深刻了解了油画创作中所谓的气韵、势及画面构成问题。

 

文稿 | 马文晓

       朱文晁

摄像 | 杨宏锋

编辑 | 沙  蓉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