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平祥老师应邀来我院做讲座

更新时间:2019-06-27点击次数:220

邓平祥,湖南省宁乡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湖南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2019年6月25日,我院特邀邓平祥老师在学院309教室为2017、2018级油画专业同学开展了题为《我们要有艺术以免死于真理》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田卫戈教授主持召开。

邓老师的讲座围绕艺术与真理展开,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关于艺术的本体和本质的问题;我们和敦煌艺术。

对于艺术的本质邓老师强调:“一定要热爱艺术,有艺术即生命的精神,才能创造出艺术。以梵高为例,梵高是用精神和生命去表达自己的绘画,他的作品是有情感的、有灵魂的。艺术即是这样,具有精神意义。现代社会,尤其是20世纪以后是一个功利至上的社会,但切不可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它的确可以为我们谋生,但这不是艺术的本质。”

谈到艺术与哲学的问题时,他认为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迅速发展,呈现出了全盘欧化的趋势。引领世界的高峰大山便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他们都追求精神和情感的表达。真理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而艺术则需要感性的表达。邓老师谈到,最令他敬佩的便是学习康德的哲学家李常之老师,他的《司马迁的人格精神》最为经典,认为精神是死于命题的,而这个作品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它是少有的反功利主义的作品。中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便出现了功利主义至上的社会现象上,并日趋严重,而司马迁的《史记》便是一部反功利主义作品。

“不是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英雄,我们不能把不择手段的‘英雄’奉为英雄。审美的中心点是人,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健全的人,一种是现代的人,这也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两个阶段。”邓老师这样说到。

讲座最后,邓老师教导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在敦煌的时间,好好感悟敦煌壁画,不是只学表面功夫,要悟进去,表达情感与精神。同时他就学习敦煌壁画为同学们指出了两个方向,其一是运用敦煌壁画的形式、精神进入当代艺术;其二则是坚守与创造,与艺术相关的一切都值得大家去探究与学习。

文稿 | 马文晓

       朱文晁

摄像 | 李  博

编辑 | 沙  蓉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