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这次开学典礼是一次迟到的祝福,时间虽然迟到了,但感情、温度没有变化,还是如此的热烈与温情。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远望当归”。同学们刚离开自己的家,这个“归”,不是回家的归,而是回到心灵的故苑,回到心灵的家。远望当归,回到心灵的家园登高望远,你们在人生开始的阶段,登高必不可少。如果说珠穆朗玛峰是地标的高度,那敦煌就是文化的高度。莫高窟建在莫高山上,莫高的本义也是没有比这更高的地方,佛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文化高地。你们要登上文化最高地,走进莫高窟。
同以往一样,我做了一个大数据分析。一如既往,我们学院仍然男少女多,但好在尚未碰触教育部的红线,所以还算是一所标准的大学。稳中有变的是舞蹈专业男生比例增长了,反之,美术专业女生比例变高了,希望明年的招生可以再平衡、稳定一点。
我要问问在座的你们,为什么来到敦煌这么遥远的地方?我想是为了这张纸上的敦煌。这里有一条伟大的路——丝绸之路,有一座神秘的城——敦煌,有一眼神奇的泉——月牙泉,它们不在别处,就长在这里。你们为莫高窟而来,这颗沙漠上的绿宝石,要慢慢去了解与触摸它;为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而来,朝圣敦煌,是对心灵与精神的跪拜;也为彩塑与壁画而来,它有着深深的艺术滋养,是祖先创造的辉煌,将之传承,你们肩负重要使命,切不可断了根。一眼千年,才真正和历史结合在一起;也为一些人而来,第一个开窟的乐尊和尚,他在此建立了一座精神家园,让人找到自己的归宿,这精神的步行者,你们要紧紧追随;还为这藏经洞而来,为这里的艺术带来一个世纪的遐想而来,为这些优秀的先贤引导而来,为他们这一生定格在敦煌的辉煌而来。
学院美术馆中有一尊雕像,他就是“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我们始终在追随他的脚步。刘秉江老师的壁画上面,有莫高窟的影子,也有敦煌壁画的影子;张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时期的毕业创作,整个形式都是石窟。这些中国大家众多的艺术经典,都是从敦煌取得的成果,他们都在追随敦煌。袁运生先生曾说,我的作品是从敦煌来的。他来学院参访,在教室看到我们学生画的菩萨说,“你们不是在画菩萨,而是在探索一条民族美术的道路。”舞蹈专业的同学都知道迄今为止久演不衰的《丝路花雨》,它的诞生地就在莫高窟。现在你们还能见到第一代《丝路花雨》的编创者多次来敦煌学院进行授课讲座。
为什么要到敦煌来?敦煌学院的诞生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有其历史的沉淀和深厚的脉络,历史让我们留在这里。这句话不是空口白说,是真正有据可循的。敦煌学院这个名字,最初出自于右任先生,常书鸿先生来敦煌的初衷也是来此办学。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办学困难重重,最终只建成了敦煌艺术保护研究所,常书鸿先生担任第一任所长。但是,敦煌研究院的老师们从未忘记也未放弃办学,于是办了一所小学,研究院各位老师的孩子在这里学习敦煌的艺术与文化。
几度春秋入敦煌,我想带大家回顾敦煌学院的历程。大学和敦煌有什么关系?大学加敦煌等于大学敦煌;大学减敦煌等于只有大学,没有敦煌;大学除以敦煌等于没有结果;大学乘敦煌等于大学敦煌或敦煌大学的N次方,这里充满了无数奇迹。2014年敦煌学院的揭牌仪式上,敦煌市所有的优秀教师齐聚在这里,见证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的诞生。时任宣传部长的连辑讲了一句话:“让历史记住今天,敦煌从此结束了没有大学的历史。”用了七十多年,于右任先生的愿望基本上实现,我们还没有完全完成老先生的愿望,我们还没有把大学建好。敦煌学院的院徽设计运用忍冬纹,寓意忍受寒冬的人方可成为敦煌学院的学生。你们走出学院大门就能看到沙洲故城的遗址,站在这里便可以一眼望千年。我们的学院建立在白马塔村,我们也曾是白马塔村的第一代村民。
回顾美好往事,学院办学要向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国际化迈进。敦煌学院老师指导国家体操队奥运会艺术体操表演,敦煌学院学生文创作品荣获省级奖项,大量优秀的舞蹈演出作品、绘画作品,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新闻媒体上被积极宣传报道。我们相信,坚持守望,终将硕果累累。
轻履远行。我希望你们可以用笔端临摹、身体临摹、心灵临摹,去临摹莫高窟的精神气,用纸上的敦煌、壁上的敦煌、心上的敦煌来演绎敦煌艺术,展现敦煌魅力。同时,学院的社会实践、沙漠写生、参观石窟遗址、体会古代诗歌意境、感受历史遗存的土房子、经历沙尘暴等也等待你们逐一去探索体会。
同学们,你们懵懵懂懂地来,承载着对敦煌文化的信仰而离开,这是我们的愿望。你们是第八届敦煌学院的新生,今天我也有“八戒”紧箍咒念给你们,(笑)分别是戒烟、戒酒、戒互掐、戒脏、戒懒、戒躺平、戒浮躁、戒虚假。未来掌握在你们手里,要珍惜时间,我希望你们离开的时候,不要为自己的默然而惋惜!
习总书记来敦煌视察时,正是敦煌学院办学最艰难的时刻,他指出敦煌文化要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形转换,你们每位同学都应以此为使命,给下一届学弟学妹传递下去。希望你们多留一些影像,多留一些行为,多留一些感觉,给自己的历史多留一些色彩。“前行相遇,守护澄静”。你们要领悟积少成多、聚沙成山的“大漠精神”;任凭风雨,不改本色的“戈壁精神”;根深叶茂、顽强不屈的“胡杨精神”;合力共赢、固水挡沙的“红柳精神”,在莫高精神和学院精神的引导下学习、生活、工作。只要走下去,路会越来越宽,最终走向康庄大道。
最后,我要向八年来支持敦煌学院的人们致敬!向八年来坚守敦煌学院的教师们致敬!向八年来与我们共同奋进的全体同学们致敬!祝愿同学们成为敦煌学院的骄傲,在这里茁壮成长,成为敦煌的学习者,传承者,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