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在张洁与赵玉茜两位老师的引领下,2024级美术学班踏上了前往莫高窟的研学征程。此次研学,正是为了让同学们跳出纸张与书本的局限,亲身感悟这座艺术宝库的独特魅力。
抵达莫高窟后,同学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终于迎来了与壁画近距离接触的时刻。他们怀揣着敬畏与期待,缓缓步入洞窟。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在这里交相辉映,诉说着千年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窟内精美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塑像,无一不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工艺水平与非凡的创造力。第249窟中藻井中心的莲花图案精美绝伦,色彩鲜艳且层次丰富,四周环绕的飞天伎乐飘逸灵动,仿佛在窟顶奏响无声的乐章;第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图》中色彩虽然历经岁月有些斑驳,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绚丽。画中的九色鹿形态优美、活灵活现,故事里它的善良与国王的公正、调达的贪婪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传播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的载体,它们让古老的故事在岁月中流传,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专注于欣赏,还深入了解了莫高窟的保护历程与文化内涵。其中237窟的反弹琵琶壁画虽历经千年,画面已龟裂破损,但依然保留着往昔的神韵,仿佛仍然能看到古代艺术家们在洞窟中创作的身影。通过讲解员的讲述,他们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表示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传播传统文化,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学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踊跃分享各自深刻的研学感悟。
石轩同学由衷感叹:“这些壁画所传出的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无论是庄严的佛像还是平凡的众生,都在壁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它们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游历敦煌壁画,令我受益匪浅。”
王琪同学表示:“除了艺术价值,莫高窟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为我们了解古代敦煌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碰撞。走出莫高窟,我的心中满是感慨。这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张蕊蕊同学说:“当抬头仰望,壁画与时光相撞,今日的我们与千年古人建立起隐秘联系,看他们描绘故事,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震撼不可言喻。我们不同看佛像图画一般的视角看佛像,大多时候我们是要抬头仰望的,流转于千年的慈悲眼眸,实际上,当真正站在洞窟里看壁画,看佛像时,我内心只有感动,感动什么呢?我想,也许是感动我国千年前工匠拥有如此技艺,感动那时人们的美好愿望,感动当下数不清学者,研究员对这千年文化的保护与探索。”
胡海伟同学讲到:“ 走出莫高窟,我心中满是对古代艺术家和工匠的敬意。他们在这片沙漠绿洲中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莫高窟不仅是属于敦煌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宝藏,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传承它,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份来自古代的文化魅力,让莫高窟的艺术之魂永远延续。”
蔡博维表示:“窟内的壁画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域文化特色,线条流畅而富有表现力,色彩运用大胆且和谐统一,历经岁月却依旧魅力非凡。同时,在参观过程中也注意到窟内的保护措施较为完善,温湿度控制、游客限流等有效减缓了壁画的老化与损坏。但随着游客增多,仍面临着诸如微生物滋生等潜在风险,以及讲解难以满足所有游客深入了解文化内涵的需求等问题。希望在未来能够借助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在保护好这一珍贵遗产的同时,让更多游客领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次莫高窟研学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化素养与艺术鉴赏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他们在探索里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让敦煌莫高窟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