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下午,一场主题为“千年敦煌·青春对话”的读书交流活动在敦煌学院一楼图书阅览室内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敦煌市图书馆、共青团敦煌市委、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联合举办,共30余人参加。
序幕:笔墨丹青里的敦煌初见
活动开始,敦煌学院党委书记谢致远引领敦煌市图书馆馆长方建荣、共青团敦煌市委团委书记孙丽婷一行步入教学楼一楼美术馆。展厅内,师生们临摹的飞天形象栩栩如生,创作的西北风景画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谢致远以“敦煌泥塑”为切入点,详述朱砂的热烈、石绿的沉稳、泥金的庄重,将壁画与洞窟修复中的精细入微化为生动的文化诠释。现代艺术与传统文明的碰撞,为后续的青春对话铺垫了浓厚氛围。
守望:在书页间重逢敦煌
移步阅览室,敦煌市图书馆馆长方建荣致辞:“樊锦诗先生一生践行‘择一事终一生’的敦煌精神,而《我心归处是敦煌》一书,正是当代青年手中的钥匙,它打开的不是藏经洞的铜锁,而是通往文化传承的心灵之门。”随后,学生代表深情朗诵常书鸿手记:“黄沙漫天处,我与敦煌早已血脉相连……”洞窟风声与青年学子的清亮嗓音交织,跨越时空的共鸣在会场回荡。讲述中,同学们脑海中浮现出志愿者利用AR技术复原壁画色彩、交流学习的场景,现场响起阵阵惊叹——这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青年一代对“守护”精神的生动诠释。
共生:当飞天遇见像素
围绕“数字化时代如何传承敦煌艺术”的议题,谢致远提出“我们都是守护敦煌的一粒沙”的比喻,呼吁同学们毕业后扎根敦煌、建设敦煌。学生代表则分享了利用游戏引擎还原洞窟空间的实践经验。当市图书馆展示新编《敦煌绘本》时,泛黄的书页与立体的图像相映成趣,恰似莫高窟檐角悬挂的铜铃与当代青年的心灵对话。
归心:九层楼下的誓言
活动尾声,合影者手中拿着《我心归处是敦煌》,这一刻,所有关于敦煌的故事,汇聚成青春的热望与文明的重量。
此次活动促进了两代人的思想碰撞,印证了樊锦诗先生的名言:“在敦煌,时间不是流逝的,而是沉淀的。”当青年与千年敦煌相遇,时光的沙漏仿佛倒流,每一粒沙都化作了文明的种子。